現在的中關村到處是高樓鱗次櫛比、面積達幾百平方公里的高科技產業基地。誰能想像到,幾十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涼的太監墓地。1988年,中關村科技園正式建立,高科技產業基地悄然興起,儼然成為中國的“矽谷”,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。同一年,王雪紅創立威盛電子。

說到中關村,說一點題外話,說起來,中關村這個名字還有一段來歷。一種說法是,明朝時,太監們就開始在中關村一帶購買“義地”,形成了太監自己的墓葬地。也有一說認為從明朝開始,太監多在此建廟宇和養老的莊園。因明清時期稱太監為“中官”,所以這裡被叫做“中官墳”。後來,隨著歷史的變遷,還出現了一些與“中官”諧音的叫法,如鐘關、中關及中官兒、中官屯等。

“中官”後來如何演化為“中關”也存在爭議,有人認為是清朝末年有關人員編制地圖時,因為“中官”寓意太監不太好聽,故將其“雅”化為“中關”。也有人說是慈禧太后過生日時,曾在此地搭建一座城關,用於祝壽,因此得名。

新中國成立後,選擇這裡建中國科學院,覺得“中官”二字不好,就在北師大校長陳垣先生的提議下改名為“中關村”。

言歸正傳,當時,中央和北京市對於中關村這個中國的矽谷也寄予殷切的期望,前後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招商引資。一時成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無數創業者的聚集地,對於他們來說,中關村充滿著激情、創新、發現的慾望和創造的想像,代表著無數可能實現的夢想。

但大家可知,這故事起源於一群研究員嗎?這血淚史有多少知識份子嗎?

剛開始研究所所長的不領情,和下屬的創新做法,爭鬥。再加上政府有挺有鬥,但這內耗中,並無損創業家精神,我想中關村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,絕對不只科技和衝動,而是一群失敗的人,建立起的大江大海。

各位前賢,正值政治大學中,可曾想過當時一個連進出口都要集體管制的國家,一個極度落後國家如何慢慢從頹廢站起來嗎?如何找出一點細縫,慢慢突破嚴密的防衛。而政府官員眼界也大,尤其喝過當時稱作美帝府敗王朝的洋墨水的官員,更是震懾於當時美帝的可怕。

關鍵就是,怎將技術導向市場導向商品,開創一個藍海。

今天筵籙導言到此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has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